外墙保温装饰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外墙保温装饰板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机械网-废地膜捡拾机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UG三维图)(精品)★--机械机电

发布时间:2021-10-21 02:34:32 阅读: 来源:外墙保温装饰板厂家
机械网-废地膜捡拾机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UG三维图)(精品)★--机械机电

废地膜捡拾机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UG3维图)(精品)★(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设计说明书16300字,CAD图22张,UG3维图,答辩ppT)

最近几年来,地膜覆盖成了农作物增值增产的主要种植技术,它能增加地温,抑制杂草生产,增强农作物的成活率。但是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终年积累的地膜对土地造成了白色污染,同时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鉴戒国内外地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设计出合适国情的小型废地膜捡拾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地膜覆盖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拖拉机的选型开始,根据我国的农作物种植地形,设计了1个采取齿轮-皮带轮传动,拾膜筒与脱膜板相结合,地膜搜集箱装放的小型地膜回收机。本方案公道地提高了废地膜捡拾机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减少材料,下降本钱,并采取CAD与UG对其2维及3维结构进行绘制。

关键词:地膜覆盖,地膜回收机,齿轮-皮带轮,经济性,实用性

1废地膜捡拾机的组成及主要参数

本文多设计的废地膜捡拾机主要包括:拾膜筒、拾膜齿、脱膜板、搜集箱、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及机架。传动装置中包括直齿小锥齿轮轴、大齿轮、大齿轮轴、大小皮带轮。可以实现拾膜-脱膜-收膜的工序。

废地膜捡拾机的重要结构参数:

悬挂机构:后3点式悬挂。

配套拖拉机动力:斟酌到农具为小型机器,选用20马力(14.7kw)的东方红⑵00型拖拉机[10]。

地膜捡拾机的外部尺寸:1700mm×1838mm×830mm(长×宽×高)

农具捡拾宽度:1000mm。

1次作业行数:1行。

农具作业速度:2⑶km/h。

2废地膜捡拾机的工作原理

废地膜捡拾机工作时,配套拖拉机与农具通过后3点悬挂连接,牵引全部农具向前运动。同时拖拉机的后输出轴与农具的输入轴通过万向节连接[11],将动力传入到齿轮箱,进过锥齿轮换向后将动力传输到皮带轮上,再由皮带轮将动力减速后传输到脱膜板轴,脱膜板得以高速转动。此时,拾膜筒上的拾膜齿随农具牵引而做圆周转动,将废地膜缠绕在拾膜齿上,完成拾膜进程,脱膜板的高速运动则将拾膜齿上的地膜刮下来,掉落在后面的搜集箱内,完成脱膜与收膜进程,当地膜搜集箱满了以后,可以通过将搜集箱下面的抽板抽掉来卸掉地膜。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1绪论1

1.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1.2.1国外研究现状1

1.2.2国内研究现状2

1.2.3发展趋势2

2小型废地膜捡拾机的整体设计4

2.1废地膜捡拾机的设计要求4

2.1.1拾膜深度4

2.1.2拾膜率4

2.2地膜捡拾机的组成部件、主要性能参数及工作原理4

2.2.1废地膜捡拾机的组成及主要参数4

2.2癫痫的饮食禁忌有哪些.2废地膜捡拾机的工作原理5

3废地膜捡拾机的拾膜与脱膜部件的设计研究6

3.1地膜捡拾机拾膜部件的设计6

3.2脱膜部件的设计8

4搜集箱、机架的设计10

4.1搜集箱的设计10

4.2机架的结构设计10

5废地膜捡拾机的传动系统的设计12

5.1传动系统的整体设计12

5.1.1肯定拖拉机的输出参数和传动比12

5.1.2计算传动装置各部份的运动及运动参数12

5.2圆锥齿轮的设计计算12

5.2白癜风早期治疗有哪些优势.1选择齿轮的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3

5.2.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3

5.2.3校核齿根曲折疲劳强度14

5.2.4齿轮参数计算15

5.3皮带轮传动设计计算15

6轴的设计19

6.1高速轴的设计19

6.1.1高速轴的结构设计计算19

6.1.2高速轴强度的校核计算20

6.2中间轴的设计22

6.2.1中间轴的结构设计计算22

6.2.2中间轴强度的校核计算23

6.3低速轴的设计28

6.3.1低速轴的结构设计计算28

6.4拾膜筒轴的设计28

7键跟轴承的校核29

7.1轴承的校核29

7.1.1低速轴转动轴承计算29

7.1.2中间轴转动轴承计算30

7.1.3输出轴轴转动轴承计算30

7.2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31

7.2.1校核圆锥齿轮处的键连接32

7.2.2校核小带轮处的键连接32

7.2.3校核大带轮处的键连接32

8废地膜捡拾机的平常保护33

9设计总结34

致谢35

参考文献36